※ 已經放了一個多月的醬冬瓜,色澤看起來還不錯,10月中或是11月初就可以開罐品嘗了,真期待。
每年暑假前夕,製作醬冬瓜就是Sunday Home男女主人重要功課之一,去年製作的醬冬瓜是夫妻倆第一次獨立製作,少了大姑姑在旁指導,製作出來的醬冬瓜品質並不夠好,今年夫妻倆心裡都已經有個底,去年製作上有錯誤的地方,今年一定要避免掉。
醬冬瓜製作的主要原料有「米醬」、「熟透的冬瓜」、「米酒」、「鹽、糖、辣椒」這幾樣,最重要的原料關鍵應該是「米醬」,「米醬」的品質關係著醬出來的口味,醬冬瓜的色澤、口味就靠它了。
在準備製作醬冬瓜的前幾天就要先把「米醬」準備好,買回來後先經過水洗,要輕輕的把雜質髒汙洗掉,再把「米醬」平鋪在竹籃上曬乾。
洗好的「米醬」平鋪在竹盤子上,放在烈日下曝曬,三不五時還要去撥弄一番,務求所有的「米醬」都能夠接受太陽的洗禮。
曝曬兩天的「米醬」已經是乾透了,這時候要準備裝罐存放,不然夏天雖然天氣熱,可以也是相當的潮濕,等待「米醬」涼透了之後,就要馬上裝罐存放。
再來就是挑選品質好的冬瓜了,去年的冬瓜並不是自己親自去挑選,而是委託他人代為採購,所以部分的冬瓜太嫩了,所以製作出來的醬冬瓜會有些水水的。
今年跟簡小姐自己去市場挑選了兩大條的冬瓜,品質相當的好,應該可以製作出不錯的醬冬瓜了。
製作醬冬瓜都是趁著一大早太陽還沒有出來,先把冬瓜切小段後去皮去籽,在太陽還沒有全部發揮威力之前就要把這兩大條冬瓜都處理好,兩條冬瓜現在對我夫妻倆來說,算是小意思啦!去年做了五條,切好久。
切好的冬瓜用曬衣服的竹竿在大太陽曝曬,偶而要去當冬瓜轉個角度,讓冬瓜的上下都能夠平均的曬到太陽。
傍晚太陽威力減弱,這時候的冬瓜已經曬的外層有些乾。
再來就是要在這些冬瓜的表層抹一些鹽巴,然後再用重物下去壓,讓這些冬瓜的水分跑出來。
首先把一圈一圈的冬瓜對切。
在切好的冬瓜抹上薄薄的一層鹽巴。
把塗上鹽巴的冬瓜整齊的排列在塑膠桶內。
再來就是在冬瓜上面壓上重物,放置一個晚上,讓冬瓜的水份儘量的流出來。
※忘記拍壓上石頭的照片。
第二天也是要一大早就起床,趕在太陽公公還沒有發揮威力之前把昨天抹鹽的冬瓜拿出來,放在鐵網上再給他曝曬一番,這時候的冬瓜已經有些軟跟脫水的感覺。
第二天的曝曬就要比較常來翻動冬瓜,讓兩面的冬瓜都能夠曝曬,冬瓜的含水量越少越好,這樣做出來的醬冬瓜就不會因為水分太多容易發霉。
下午三、四點之後,先把冬瓜收到屋內讓它慢慢變涼,再來就是將米醬、堂、鹽、米酒這四種原料依照一定比例混合拌勻,準備裝罐了。
把冬瓜切成適當大小。
先在最底下鋪上一層米醬,開始鋪上曬乾的冬瓜。
重複相同的步驟,一個罐子約將三層的冬瓜,最上面的空間要舖滿米醬,去年是把最上面再擠了一層冬瓜,造成米醬料的不足,上面剩餘的空間也不夠,所以最上面的冬瓜顏色跟味道都不好。
最後將米酒倒入約八分滿,不需要全滿,因為最後冬瓜還會出水,如果倒太滿,發酵時產生的氣體,會導致醬冬瓜的米酒被擠壓出來。
米酒倒進去之後,米醬會慢慢的滲透到冬瓜間的各角落,因此最上面的米醬又會不夠,所以要再添加米醬。
終於做好醬冬瓜了,用塑膠袋跟繩子把罐口封住,就大功告成了。
大功告成的醬冬瓜最後還需要100天的釀製,這時候只能夠靜靜的等候,10月中的開罐試口感囉!
今年是第二次自己釀製醬冬瓜,在製作之前還特別去問大姑姑,希望能把去年可能的錯誤避免掉。醬冬瓜製作完成至今已經快兩個月了,目前看起來醬冬瓜成品感覺還不錯,至少從色澤上看是如此,再來就是等開罐試口味了。
希望這次的成品不要枉費我跟簡小姐這兩天的辛勞。
Sunday Home 的生活故事
春、夏 圍繞著 Sunday Home 是綠油油的稻田 |
秋、冬 休耕的農田似湖水,Sunday Home 如小島般聳立在湖面 |
坐在餐廳前的落地窗,欣賞四季不同的宜蘭風情,這是 Sunday Home 的生活 |
腳踩著單車,讓微風從臉龐吹拂而過 |
不需太多行李,不必安排行程,歡迎大家來 Sunday Home 過生活 |
- Aug 30 Mon 2010 12:46
【宜蘭民宿】Sunday Home 2010年6月 醬冬瓜製作紀錄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